使用手机微信“扫一扫”功能,扫描以下二维码,即可将本文分享到“朋友圈”中。
人物简介:
周京南,我国著名明清宫廷家具专家。历史系文博专业,1991年本科毕业,同年8月分配到故宫博物院工作;从1991年至1998年止,在故宫博物院保管部从事家具库房保管及研究;2002年8月起在宫廷部原状陈列科从事明清家具研究、原状陈列及复原工作;2007年被聘为副研究馆员。其多部作品均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实用价值。

周京南
在我国家具史上,明代是中国家具发展的黄金阶段。明代的统治者在建国之初,采取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奖励农耕垦荒,移民屯田、兴修水利,大力发展手工业的生产,将全国居民分为“民户”、“军户”、“匠户”三类。其中被称为“匠户”的手工业者不仅可以自制产品出售,而且可以请求改业,或农或商不受限制。这些措施提高了手工业者生产和创造的积极性,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所以,明代的陶瓷、漆器、纺织等手工业,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产生了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百科全书《天工开物》和一些园艺、工艺等方面的专著《园冶》、《髹饰录》、《鲁班经》等书籍。
由于经济的繁荣,这时期的对外交流也较为频繁。为了扩大对外影响,明帝国对于国际交往亦颇重视。洪武、永乐年间,多次派遣使臣刘叔勉、马彬等人分赴爪哇、暹罗、满剌加、苏门答腊等国访问。永乐、宣德年间,郑和率领大批船舶,七下南洋,促进了中外文化经贸的交流。正如张燮的《东西洋考》中所记载的那样:“我穆庙(即明穆宗)时除贩夷之律,于是五方之贾,熙熙水国,捆载珍奇,故异物不足述,而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其殆天子之南库也。”
一
海外贸易的繁荣,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大批来自殊方异域的名贵木材源源不断流入国内,民间兴起了制作高档家具的风气。据明人范濂《云间细目钞》记载:“细木家伙,如书桌、禅椅之类,余少年不曾一见,民间只用银杏金漆方桌。自莫廷韩与顾宋两公子用细木数件,亦从吴门购之。隆万以来,虽奴隶快甲之家,皆用细器,而微小之木匠,争列肆于郡治中。即嫁妆杂器,俱属之矣。纨绔豪奢,又以椐木不贵,凡床橱几桌,皆用花梨、瘿木、乌木、相思木与黄杨木,极其贵巧,动费万钱,亦俗之一靡也。”

明万历刻本《鲁班经》里插图,工匠制作家具图
在中外交流频繁、经济发达的背景之下,社会上的富有之家开始以使用紫檀家具器用为荣。据王志性《广志绎》记载:“姑苏人聪慧好古,亦善仿古法为之,书画之临摹,鼎彝之冶淬,能令真赝不辨。又善操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俗者,则随而俗之,其赏识品第本精,故物莫能违。又如斋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即物有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尤之,此亦嘉、隆、万三朝为盛。”
从《广志绎》一书中可知,由于材源充足,民间的能工巧匠们可以随心所欲,纵情驰骋于斧凿之间,生产了大批硬木家具。当时姑苏(苏州)地区的工匠推崇紫檀木,用其打造雕饰古朴的斋头清玩、床榻、几案,流风所及,波及遐迩,海内僻远竞相仿效。

明代紫檀小翘头案
紫檀器用家具渗透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明代文人高濂所著的《遵生八笺》里,提到了书室中书房案头陈设有紫檀小几:“今吴中制有朱色小几,去倭差小,或如香案,更有紫檀花嵌。”当时佛教信徒居士所戴的念珠中,亦出现了紫檀制品。该书《起居安乐笺·下卷》记载“念珠,以菩提子为上。……有玉制者……,紫檀乌木棕竹车者,亦雅。”在《万历野获编》里还记载着明代江南吴中一带所使用的“摺扇”即有用紫檀制成者,“今吴中摺扇,凡紫檀象牙乌木者,俱目为俗制”可知,当时江南地区生产的摺扇,多有用紫檀象牙乌木所制者,然而,此种摺扇可能数量太多,又过于浮华,所以多为名士所不耻。另外明代文人文震亨的《长物志》卷七“器具”里也有紫檀笔船、紫檀笔筒的记载,“笔筒,……紫檀、乌木、花梨亦间可用。笔船,紫檀、乌木细镶竹篾者可用,惟不可以牙玉为之”。在明代文人谢肇淛《五杂俎·卷十二·物部四》还记载江南盛茶的茶具“茶注”,也有用紫檀制成的。“茶注……吴中造者,紫檀为柄,圆玉为纽,置几案间,足称大雅。”

紫檀卷书式小几
在一些达官贵戚的居家宅第里,更出现了以紫檀木为材料的豪华装修。如王士祯所著《池北偶谈》记载,南明小朝廷时,掌锦衣卫事的官员冯可宗,挥金如土,穷奢极欲,其家中的装修极其铺张,仅宅第里的窗子及楹柱,竟以名贵的紫檀木制成,奢华之极。“……可宗,南渡掌锦衣卫事,为马、阮牙爪,尤豪侈自恣,居第皆以紫檀为窗楹”。
二
紫檀器用在明代社会的流行情况,通过明代的小说也有所反映。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市民阶层日益壮大,深受市民欢迎的通俗小说在社会上流行起来。这些小说虽然是以文学作品形式面世,但是它们大多是由文人作家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创作的,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些小说里,也有不少篇幅涉及紫檀家具的使用,下面仅举两例来说明。

明万历刻本《仙媛纪事》插图里少妇所躺的架子床,与凉床的形制接近
《禅真逸室》里的紫檀家具描写:明末方汝浩编著的社会言情小说《禅真逸室》第七回中不吝笔墨、详细描述了在妙香寺的一处房间里,陈设有包括紫檀在内的多种家具。“赵婆引路,一同进去。转弯抹角,都是重门小壁,足过了六七进房子,方引入一间小房里。黎赛玉仔细看时,四围尽是鸳鸯板壁,退光黑漆的门扇,门口放一架铁力木嵌太湖石的屏风,正面挂一幅名人山水,侧边挂着四轴行书草字。屏风里一张金漆桌子,堆着经卷书籍,文房四宝、图书册页、多般玩器。左边傍壁,摆着一带藤穿嵌大理石背的一字交椅。右边铺着一张水磨紫檀万字凉床,铺陈齐整,挂一顶月白色轻罗帐幔,金帐钩桃红帐须。侧首挂着一张七弦古琴,琴边又斜悬着几枝箫管,一口宝剑。上面放着一张雕花描金供桌,侍奉一尊渗金的达摩祖师。”这段描述为今人了解明代居室内部的家具陈设情况提供了详实的佐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屋中右侧摆放的这张“紫檀万字凉床”。凉床是一种带有飘檐、踏步及花板的拔步床。《通俗常言疏证》引《荆钗记》:“可将冬暖夏凉描金漆拔步大凉床搬到十二间透明楼上。”这张紫檀万字凉床,通体以名贵的紫檀木制成,装饰奢华,极尽工巧,床面上铺陈齐整,床上的挂檐上挂一顶月白色轻罗帐幔,装饰有金帐钩桃红帐须,算得上是一件精雕细做的紫檀家具。

明崇祯间刻本《英雄谱图赞》插图,图中官员站于屏风前,背手而立,其身后的架格上摆满了图书
另外在描写魏忠贤发迹史的小说《梼杌闲评》里描写兵部贪官崔呈秀豪宅里的陈设,其中就有紫檀家具,《梼杌闲评》第四十八回《转司马少华纳赂、贬凤阳臣恶投环》里写道:“文梓雕梁,花梨裁槛。绿窗紧密,层层又障珠帘;素壁泥封,处处更绣白巇。云母屏晶光夺目,大理榻皎洁宜人。紫檀架上,列许多诗文子史,果然十万牙签;沉香案头,摆几件钟瓶彝,尽是千年古物。”书中描写崔呈秀宅中有云母屏风、大理石榻,沉香大案,还有紫檀架,文中描写这件“列许多诗文子史,果然十万牙签”的紫檀架其实就是一种专为盛放文玩书籍的架格,这种架格在传世于今的明式家具中多有出现。
三
紫檀家具器用在明代宫廷中也是备受推崇,明代宫廷中的御用监,执掌宫廷御用家具的制作,其中宫廷所用的紫檀器用,即为御用监所作:“御用监,掌印太监一员,里外监把总二员,典簿、掌司、写字、监工无定员。凡御前所用围屏、床榻诸木器,及紫檀、象牙、乌木、螺甸诸玩器,皆造办之。”另外在杨士聪所著的《玉堂荟记》里记载,明思宗崇祯帝的袁贵妃曾花高价令人制作一件紫檀纱橱。“袁妃近作一紫檀纱厨,费七百金,其管事内珰奏曰:奴婢为娘娘节省三百金,如万岁临问,宜云千金,不可言少,恐照样再作,便作不来。后上见之,果问,妃对言千金,上细视良久曰:果值千金,前中宫以千金作一厨,尚不及此。盖宫中费用,大略如此。” 一件贵妃所用的紫檀纱厨,竟耗费白银七百两,可知,在当时的明代宫廷里,紫檀家具的制作成本是相当高的。

明式黄花梨十字栏杆架格
从上述记载可知,明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紫檀打造的家具器用,成为当时社会上富有阶层追求的目标,紫檀家具器用涉及品种广泛,举凡几案、桌榻、架格、凉床、纱厨、茶具、折扇、念珠、文具以至宅第装修,无所不包。皇亲国戚、达官显贵、江南一带的富户人家纷纷以紫檀家具器用装点门面,争奢斗富,反映出当时紫檀家具器用已经在社会的富有阶层里广为流行的不争事实。(来源:第十九期《品牌红木》杂志 周京南∕文 梁晓珩∕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