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14 | 来源:《品牌红木》
[摘要]每年的家具展会都会从四面八方迎来开眼界、探市场、学方法、采购精品的参展商和参观者。材质、品牌依然是行业关注的焦点,只是这些焦点在细微之处慢慢发生了改变——随着市场的发展、家居理念的转变、红木家具行业的日趋完善,一些改变正在悄然发生。
每年的家具展会都会从四面八方迎来开眼界、探市场、学方法、采购精品的参展商和参观者。材质、品牌依然是行业关注的焦点,只是这些焦点在细微之处慢慢发生了改变——随着市场的发展、家居理念的转变、红木家具行业的日趋完善,一些改变正在悄然发生。
高性价比材质登大雅之堂
谈到红木,人们就会习惯性地想到海南黄花梨、小叶紫檀、大红酸枝等高端材质,很多参展企业也是往往愿意带上这些高档材质制作的精品参展。但近两年,家具展会的红木家具展厅,缅甸花梨、微凹黄檀等中等材质的家具开始进入人们视线,商家甚至打上“××材质或成为下一个黄花梨”的广告语。
随着高端红木原材逐步稀缺,解决原料危机已经成为红木业界的共识。材质、工艺和造型决定了红木家具的最终价格,过分追求材质无疑成为某种“短视”。专家强调,不要把焦点放在红木名称上,应该放在木材的整体质量上。看木材,要看材质好不好、硬度怎么样,尺寸稳定性如何、密度如何。很多中低档材质上述指标不仅不输高端材质,价格上也为更多人所能接受,可谓高性价比材质。
行业内有名的国寿红木,论实力完全可以做红酸枝以上的高端材质,他们却将眼光放在了缅甸花梨上。不强调材质,在设计和品牌内涵上倾注全力,同款式同材质的红木家具,国寿红木卖出了比大多数企业都高的价钱!消费者为什么宁愿选择他们的产品?就是因为他们的设计和对家具的细节处理到位,那种设计感与文化韵味,是很多企业“买回去拆装照着生产都生产不出来的”。这种文化自信轻松打破了“唯材论”的不正常现象。
今年,很多媒体也不再将报道重心集中在高端材质上,逐步走向一些比较亲民的材质,让更多消费者对红木家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企业宣传更注重“文化内涵”
在走访2014中国(中山)红木家具文化博览会(简称中山展)和第33届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简称广州展)中,以前很少露面的知名品牌的创始人、营销总监开始大方地接受媒体采访。这种转变是重视企业文化宣传的表现。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很多企业将重心放在了企业文化宣传上。如红古轩,已经连续几年在广州展上取得了高关注度。红古轩凭借“四和(家和、人和、国和、万事和)的理念,将红木家具与“和”进行完美融合,再次斩获博览会“最佳展位设计奖”。连续两届获得“最佳展位设计”金奖的红古轩,以其清新、优雅的新中式家具理念亮相于国际性舞台,他们在产品创新、运营创新、文化融合的创新上的努力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了,成为充分利用展会凸显企业文化的佼佼者。
焦点所及之处,正是“红古轩们”展示自身实力的舞台。明堂、华颂、东成、年年红、戴为……他们从注重产品到注重企业品牌、文化营销,从注重当下到注重企业发展历程,高度集中的人流量准确地说明了这些红木界大佬强大的竞争力。
小结:
“做红木家具的人越来越多了!”很多红木家具企业老板发现,市场蛋糕越分越小。在一些综合性的展馆,如第31届国际名家具(东莞)展览会、第29届深圳国际家具展上,记者发现,红木展厅内有些参观者是做欧式、板式家具的从业者,有意向转做红木家具。据了解,随着中式浪潮的回归,这种现象变得越来越明显。
新生红木力量的崛起、注重设计与工艺、回归品牌认知,对于红木家具行业来说正是前两年高速发展的结果。不再局限于表层的价格、材质,从整个行业出发,这是红木家具行业逐渐成熟的体现。(来源:第二十二期《品牌红木》杂志 王学潼∕文 陈建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