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行业黄金媒体

热门搜索:波记家具华厦·大不同旭东红木森木家具

您的位置:品牌红木网 >> 资讯中心 >> 红木人物访谈 >> 正文
赵建国:坚守红木家具事业
2014/05/14 | 来源:中国文化报
[摘要]作为苏作代表常熟一带的红木厂家,仍在按照自己的节奏发展,丝毫没有要与京、广作进行规模上的竞争。未来红木家具的发展方向,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同时也不能忘记传承。

红木家具三大流派京作、苏作、广作各有特色,近年来,京作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稳步发展,形成了传承中国传统红木家具的重要之地;广作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极力扩张,形成了国内知名的红木家具生产销售集散地。但作为苏作代表常熟一带的红木厂家,仍在按照自己的节奏发展。丝毫没有要与京、广作进行规模上的竞争。他们认为,把家具做精做好才是王道。“未来红木家具的发展方向,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同时也不能忘记传承。”从事红木家具行业多年的赵建国表示。

红木家具大有可为

对于红木市场变化,价格是绕不开的话题。对业内价格突长的原材料,赵建国表示可以接受且对企业影响不大。他说,企业对待原料需非常谨慎,做每件家具前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精工细作,所出的产品可以不多,但一定要是精品。而且原材料经过大半年的价格上涨,目前已经趋向平稳,现在正是企业展露拳脚的大好时机。

同时他透露,很多红木家具企业一直在工艺设计上有自己的思路,目前正在研发设计新产品系列,既保持苏作一贯的简洁、清秀,又有不少创新点,更符合当代人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要求。

破解专业人才荒

从事家具行业的人大多对用工荒深有感触,有专家曾说,制约家具行业发展的最大难题是熟练的木工师傅年岁越来越大,而愿意从事该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就业机会的增多,上了一定年纪的成熟木工开始退出这个行业,同时各地政策的扶持,红木产业发展迅速,部分技术娴熟的工人累积了一定资金之后又出来自己办厂,这使得整个行业的工人数量也相对减少。

赵建国表示,一个技术娴熟的员工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成功的,而且当今的工匠不仅看重工资待遇,更注重工作环境,所以多数红木企业招工每年都很艰难。

随着消费人群的增加,红木家具企业不断扩大规模,致使工厂需要的工匠数量增多,而随着企业数量的剧增,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企业高薪“挖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市场不规范,工人流动性大。

不光是有经验的木工短缺,家具设计专业院校毕业的专业性人才也是青黄不接。针对这种现状,赵建国谈了自己企业的经验,不仅给工匠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还有优厚的福利待遇,同时有完善的晋升空间。

但是长远来说,赵建国说,工匠越来越稀缺是一个事实,也是一个很难破解的难题,通过社会及舆论多做宣传,提高工人的社会地位,才有可能缓解这个供需矛盾。

做文化传承的使者

红木家具凭着天然的纹理、严丝密缝的结合工艺、构思巧妙的结构工艺、手艺高超的制作设计,以及弥足珍贵的艺术内涵与艺术性格,已成为国人喜爱的传统家具产品。而她独树一帜的雕刻、榫卯、镶嵌、曲线等工艺,也标定了中国人的审美取向和时尚生活符号。

赵建国告诉记者,明代,是红木家具的起源时期,也是中国家具艺术飞跃式发展的历史时期。此时,家具的形式与功能得到了统一,而明代黄花梨家具更将中国家具艺术带入佳境。清康雍乾三朝又将风格鲜明的清式家具推上另一个高点,正好与明式家具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家具的整体风貌。常熟人继承了明清古典家具的传统,在保留古典家具的优美造型和艺术风格的同时,为家具注入了现代的科学元素和人文情怀,使得红木家具有了上乘品质。设计师为每一个细节注入独具匠心的艺术灵感和创意元素;雕刻师傅为每一块木头注入不同的神韵和艺术感受;打磨师傅为每一件家具附上柔性的纹理、木理、肌理等等。“这些美的东西一定要通过我们这些家具制作者传递给国人和消费者。”赵建国说。

在采访中,他经常提到文化传承,并认为自己有责任把中国文化传到世界。赵建国说,家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不管是明式家具还是清式家具都有明显的时代印记,更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发展历程。(陈建华∕编辑)

标签:

相关推荐

/ focus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