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逐渐被生活掣肘住脚步,家人所带来的“人情”就变得尤为稀少与珍贵,人们需要更多与家人相处的空间,于是我们能感受到,这些年来客厅空间的变化。

70年代:生活,就是活着
水泥地、白墙,客卧不分
70年代,以平房和单位福利分房为主,空间的局限,给还未迎来计划生育的一大家子,带来拥挤的生活。
这个时候人们几乎没有“客厅”这个概念,水泥地、大白墙,几乎没有装饰。书房、卧室、客厅一体化,是70年代的客厅最显著的特征。


80年代:时代洪流中的生活
黑白电视,独立客厅
80年代,改革开放使中国整个社会更加多元,思想与物质生活的改变,让人们意识到居住空间的重要性,黑白电视登堂入室,“客厅”概念慢慢走进千家万户。随着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提高,客厅的功能性也开始显现出来。

90年代:敲开家门的生活
小方厅、地板砖,社交客厅
90年代,讲究些的家庭会把客厅当做家庭与外部接触的一个功能空间使用,除了会客,还具有展示家庭财富的功能。皮质沙发、组合家具也开始流行,客厅的意义因不同的生活方式而被赋予独特功能。
00年代:崇尚享受的生活连排沙发/茶几/电视,休闲客厅
到了2000年,商品房成为常见的居住形式,休闲和会客成为客厅的两大功能。在形式上,大致为“连排沙发+茶几+电视机”的成品家居设置。
随着住宅商品化和居住水平的提高,客厅功能日趋丰富,客厅空间在住宅中越来越重要。

2010年后:回归起点的生活
新中式探索,家人客厅
2010年后,我们逐渐意识到经济时代的浪潮过后,留下一片精神匮乏的贫瘠。当我们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时,更渴求家人的温暖。这个时候,探索当代生活的新中式家居设计,便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在探寻最适合中国当代生活的家居设计中,华行红木以黑酸枝为主材,所做的新中式设计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事物。
黑酸枝新中式客厅,疏朗多空余,是抱朴守真的一种心灵回归。在中国人的意识中,“家”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概念,相较于国外它富含更多“情”味。


当代新中式客厅设计重视“人性”的复苏。譬如说空间要求明亮,能够使人保持心情的愉悦;比如:厅堂茶几中点缀中国红木,增添活泼的气息。
素雅明净的客厅更受中青年的喜爱,它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烙印,又有符合现代人生活方式的简约、干净、明亮等特征。
“客厅文化”经历了萌芽期、成长初期,现在处于发展中。人们对客厅的要求也经历着节约够用、时尚潮流、科技环保、个性安逸。

是时代,让当代新中式回归到人们的视野生活中,经历贫瘠、成长与富裕,我们终究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回归起点与平静,当代中式所推崇的生活理念,正恰到好处的为人们带来这一诗意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