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31 | 来源:网易
走进世博园区苏州案例馆,迎面而来的第一个展柜,陈列着13件形态各异的狮雕作品。如果凑巧,展柜边上,会站立着一位瘦高个的男子,他眯缝着笑眼,凑近展柜,向游客指点门道:“这件叫《壮志凌云》,你看这狮子向上攀登,意寓祖国经济腾飞。”“这件叫《醒狮》,你看这狮子手舞足蹈,脸带微笑,意寓人们从改革开放中感受到了生活的幸福。”这瘦高个,就是这13件狮雕作品的主人,有着“千狮之父”之誉的常熟籍红木雕刻家顾连元。
顾连元出身雕刻世家,父亲顾金生雕刻的“百狮会议台”,曾被比利时王室收藏,而顾连元挂帅创作的紫檀木“千狮圆桌”,更是一举夺得中国民间博览会的金奖,创造了中国单件作品上的狮雕数量之最。从此,顾连元有了“千狮之父”的美誉。去年年底,顾连元接到邀请,请他为世博会创作红木狮雕。“得把《九洲大团圆》给雕刻出来了。”受邀后,顾连元当即对自己说。这《九洲大团圆》,顾连元构思了3年,接连3次来上海寻找木料,终于,在朋友的帮助下,找到了80厘米长的一段黄花梨。
捧着这黄花梨木料,顾连元却没有动刀。整整半个月,顾连元茶不思,饭不想,“手中无刀、心中有刀”地雕刻着木料。那些天,半夜里起来,进了洗手间,他脑海里开始群狮狂舞,呆呆地坐在马桶上,竟一坐坐到东方泛白;吃饭时,老顾脑里狮子又“出动”了,全家人都吃完饭了,老顾手里捧着碗,筷子却都没找着。半月后,黄花梨木完整如初,但被顾连元“入木三分”地看将下去,木料上已有了9只形神各异的狮子、2只振翅飞翔的蝙蝠和3个绣球,加上环绕其间的祥云和灵芝草,黄花梨木成了一艘满载狮子的龙舟。如此构思,顾连元满怀深意:意寓世界五大洲、四大洋在世博会上大团圆。
顾连元的构思过程,只在心中“雕刻”。下刀的时节,早已成竹在胸,他用锯裁,用刀凿,一刹时,木屑翻飞,几刀下去,狮子雏形跃然而出。打坯完成,顾连元又根据特殊的木头纹理,自制异形刀。他从旧货市场买来弹簧钢,将其烧红,拉直,锤打,制作成大弯口三角刀、小弯口三角刀,甚至如绣花针般大小、专门用来雕刻狮毛的刻刀。红木雕刻,最怕木头突然崩掉。木头纹理,看似相连,其实很多处却已断裂、走形,此时,倘不仔细辨识,蛮横使力,便有木块突然脱落前功尽弃。
63岁的顾连元,戴上350度的近视眼镜,有时也未必能看清这木纹的细枝末节。然而,遇到那些异形、断裂的木纹,凭着刀锋传回的触感,他当即会警觉,顺手更换刀具,将这异形、断裂的木纹,一下收拾得服服帖帖。有感于此,顾连元在一把黑檀木的茶壶上刻下这样的铭文以自勉:“四十以手雕狮,五十以心雕狮,六十以神雕狮。”如今,这把黑檀木茶壶与黄花梨木《九洲大团圆》一起,跟随顾连元,走进了世博园,陈列在了苏州案例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