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行业黄金媒体

热门搜索:波记家具雅仕轩苏阳红红古轩

您的位置:品牌红木网 >> 红木知识 >> 红木家具选购 >> 正文
【干龙轩家具】以木仿竹,备受文人喜爱的红木竹节家具
来源:品牌红木网   时间:2023-11-17 15:40:32   分享文章   返回品牌红木网首页
[摘要]仿照竹之形,效仿竹之韵,红木竹节家具寓意“节节高升”。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因竹家具材质本身的缺陷,

阻碍了竹文化在家具上的应用。

仿竹家具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个不足,

也在红木家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仿竹器具的历史根源

中国的竹资源较为丰富,其分布面积和属、种均在世界前列。古人喜竹、爱竹、赞竹,且以竹制器,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广泛应用。古往今来不少人都折服于竹制器具的魅力,皆以文房陈设竹制器具为雅。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竹材容易出现虫蛀、开裂、变形等,尤其在有梅雨季节的江南地区,竹制器具可谓是生存不易。竹材的自然属性缺陷并不利于竹制器具的流传。

仿竹器具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仿照竹之形,效仿竹之韵,独有的仿竹文化也由此逐渐成型。

事实上,竹材质的缺陷只是仿竹器具出现的表层原因,究其深层次原因,还是要归结到古人对于竹的偏爱与推崇上去。

竹正直挺拔,恰与文人雅士追崇的淡泊高远、坚韧不屈的品性契合。因此,竹不仅成为文人雅士生活的必须,还成为文人精神的隐晦表达。

前有北宋大文豪苏轼直抒胸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后有郑板桥痴竹如命。故而仿竹器具不仅留住了竹之形态神韵,更是表现出对高风亮节品格的追求。

竹节家具之文化寓意

仿竹家具多以竹节装饰,即仿照竹节形态,或通体雕琢,亦或是在家具的边角及腿足部分进行雕刻。

竹节的部分线条简洁凸起,却富有自然节奏感和韵律感,朴素却不单调,自然之意浓厚。

中国礼教要求文人士大夫要谦和儒雅,但在价值观和政治纯洁性受到威胁时要勇敢地舍生取义,此谓“气节”。

而竹节便被认为是气节的表现,竹因此被认为是自然界的君子,文人以此自励。

仿竹器具之红木家具

清代、民国时期对于竹的外观模仿非常形象,且出现了用红木来仿竹制家具,这不但保证了材质的经久耐用与竹的神韵,更能显示出古典家具贴近自然的拙朴以及雅致的意趣。

一般在红木家具的边角及腿部采用仿竹节图案,有高风亮节之拟人化意蕴,亦有“节节高升”的祥瑞寓意。

竹的形象与结构构成了仿竹器具的装饰特色,其文化本质是文人雅士追求坚韧品格的隐喻表达,在红木家具中,竹节也作为雕刻元素的一种,木上刻竹,经典永传,共同传递着君子品格的竹文化。

品牌红木网登录关闭

相关推荐

/ focus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