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9 | 来源:品牌红木网
[摘要]日前,河北衡水市民霍先生的一杆大红酸枝古秤引发关注。这杆古秤秤杆长2.83米,杆身最粗处直径6厘米,秤身总重6公斤,收藏价值颇高。中国传统计量科学文化通过权衡器具保存传递,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统权衡器具“物以致用”“器以载道”的设计观,也体现出中国传统设计的历史文脉,给当代的器具和红木家具设计以启迪。
日前,河北衡水市民霍先生的一杆大红酸枝古秤引发关注。据介绍,霍先生这杆古秤秤杆长2.83米,杆身最粗处直径6厘米,秤身总重6公斤。专家鉴定此称制作于清道光、咸丰年间,距今有近200年历史,加上以珍贵的红木大料制作,收藏价值颇高。
霍先生介绍,3月23日他到山东德州参加古玩交易会,在山东滨州一个卖家那里发现了这杆古秤。卖家介绍,这杆古秤出自清王朝咸丰皇帝恩师杜受田的家族,杜家是明清时期山东滨州的名门望族,这杆秤是他家粮仓用来称粮食的。“秤杆上金色的秤花排列精细,清晰可见。从秤两端的秤花刻度看,该秤最小称重为0.5公斤,最大称重500公斤。”

霍先生与他的红木古秤
据了解,像这样尺寸惊人的红木古秤还有一把在杭州的周先生手里,它是目前唯一一个衡器吉尼斯世界纪录,秤杆长2.37米,最大称量230公斤,使用的材质是中上等酸枝木,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现在霍先生打算重新申请新的吉尼斯纪录,他还说如今这种年代久远的木制老秤越来越少,收回来就是为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杆秤店里并排挂列的普通杆秤(图片来源:浙江在线)
如大众所知,杆秤是中国传统的称量器物,以其设计简洁、使用方便广为流传,其他传统权衡器具还包括天平、横称、戥称。
杆秤的“秤砣”又叫“权”,“秤杆”叫“衡”,“权衡轻重”就是这么来的。衡量器具反映公平和公正,这种功能属性延伸发展为人与社会的伦理道德,成为社会秩序和行为范式。中国追求公平公正的思想早在夏商周时期已经萌芽,春秋战国发展出天平,魏晋南北朝出现提系杆秤、唐宋设计达到成熟并不断精细化。杆秤中既有少量物品称量的“星称”,也有日常物品使用的日用杆秤,以及大型杆秤。

杆秤
杆秤的形态、工艺设计是古人对科学和科技的探索。一般的秤杆不是做成粗细均匀,而是一头粗一头细,这是物理学的力矩应用的例子。这种设计可以让秤杆的称量刻度全部位于提手同侧而非跨越提手两边,如此一来更方便使用。
中国传统计量科学文化通过权衡器具保存传递,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统权衡器具“物以致用”“器以载道”的设计观,也体现出中国传统设计的历史文脉,给当代的器具和红木家具设计以启迪。
(来源:品牌红木网 何欣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