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8 | 来源:新浪收藏
[摘要]在我们这个时代,对传统文化的追摹无可厚非,但是照搬照抄难免功力不够而遭遇表现不到位的尴尬,往往成为一种浮夸的时尚。古法虽好,实难超越,何不取其精神而发挥,也许是我们应该冷静思考的地方。

具有极高艺术水平的小叶紫檀家具
在艺术形式多元化发展的当代,怎样汲取各家所长提升中国工艺美术的表现形式,让优秀的传统工艺焕发出新的光彩,是当代众多工艺美术创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因为,中国工艺美术是宝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所在。它的设计思想、雕刻工艺、艺术语言,处处遵循着美学的原则和精神内核,代表着中国传统人文精神。而且,传统并非不创新,古典并非不时尚,尤其是当代红木家具。它在包容中创新,兼收并蓄中发展演变,将传统工艺与当代审美交织在一起,呈现出全新的面孔。
这些年中国的艺术市场很“热闹”,将艺术的三大功能:消费、传承和创造发挥到了极致,造成民众热捧收藏,艺术品价格节节高,艺术衍生品开发花样繁多,各种展演、演讲、比赛以及对中国文化遗产的宣传活动随处可见。但是,目前中国艺术在整体上还没有在全球脱颖而出。因为创造力不足,连消费和传承都只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无法突破。造成创造力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金钱的诱惑使得不少艺术创作者迷失了方向,一味的未来迎合利益而创作,忘却了艺术创作的本意,只把艺术创作当作了创造经济收益的工具,作品缺乏了最基本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创意。
事实上,艺术的创造功能可以是一切社会创造力的先声,如欧洲近代社会的开启,就是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人的艺术创造为起点的。艺术创造应该是对群体审美定势的挑战,需要对消费和传承保持警惕,远离喧闹和陈腐。
明中晚期至清早期的硬木家具,在注重结构设计的合体舒适和装饰设计的天然意趣方面,无一不是恰到好处。做到了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融合。那种隐含在理性设计中的自由思想,一切都如诗如画,既静止,又流动,在简洁主义中不乏深度,在严谨规范下不乏创意。
在我们这个时代,对传统文化的追摹无可厚非,但是照搬照抄难免功力不够而遭遇表现不到位的尴尬,往往成为一种浮夸的时尚。古法虽好,实难超越,何不取其精神而发挥,也许是我们应该冷静思考的地方。(徐妃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