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7 | 来源:中国古典家具网
[摘要]“但是比起整个大范围内苏作红木的发展,这点力度还远远不够。恢复地域文化要有复兴的责任感和向心力,要对苏作家具有理解。制作一件精品和一件家具,是两回事。”许建平说。
人物名片:许建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明式家具制作技艺传承人,自1970年进入苏州红木雕刻厂设计室始,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红木设计经验。曾在1999年担任南京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南京总统府内)洪秀全天朝王宫家具陈设、宫殿内金漆龙座、龙屏、龙柱等古建木制雕刻构件复原总设计;2000年担任杭州胡雪岩故居复原总设计,现在故居内展示的600余件家具陈设、雕花轿子与1000件宫灯等,每一款都是他亲自手绘设计;同年还担任了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馆的复原总设计与监制,负责宫内全部家具陈设、刺绣、绘画的设计与监制,整个复原过程持续三年之久,全部完工之后受到各界广泛赞誉,堪称当今“一个人恢复了一座皇宫”。

许建平在修复红木梳妆盒
古红木轿复原成难题 大师巧妙“嫁接”
苏作家具也称为明式家具。而明式家具是指自明代中叶以来,能工巧匠用紫檀木、杞梓木、花梨木等制作的硬木家具,虽然明式硬木家具在全国很多地方都生产,但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的能工巧匠制作的家具最得认可。在明代,苏作家具用料以俊秀著称,其格调清秀大方,造型典雅,线条简约优美,并因当时苏州的木材来源稀缺,苏作匠人对木材的使用到了挖空心思的地步,制作每一件家具都要深思熟虑,反复斟酌,对每块木料均要反复衡量、精打细算。苏作家具与京作、广作形成了红木家具的三大流派。
许建平从1970年进入苏州红木雕刻厂,便开始学习古典家具设计。他深知,古典家具的设计制作,不仅要有一定的美术设计基础,还要有古典历史、文化的积淀。凭着对红木家具的感觉和热爱,许建平经常利用休息的时间,跑到园林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园林里怎么学呢?园林建筑就是大木作,家具是小木作。我们常说苏州园林甲天下,它里面里有很多古典的东西,我过去就是去画,去测绘,去体会这些东西。而且,我们年轻的时候,园林里的一些老家具还都是在的。”
十几年前,网师园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需要复制一件反映旧时民俗的大型红木轿子,而当时仓库里只剩下残缺的几块花板与一根轿柱。由于没有任何参照物,园林工作人员找了不少人,却没人能接活,最终许建平应允了下来。他认为,轿子的顶部造型与结构是关键部分,而轿顶与古建筑亭顶多有相似,因此“只要把轿子顶部的设计解决了,剩下就容易了。”面对这个课题,许建平之前常浸润于园林的观察和积累有了回报,他把苏州园林中所有古建的顶部构造在脑中过了数遍,最终定格在虎丘剑池边那个石亭的顶。就这样轻手拈取,石亭顶的形状被成功“嫁接”到轿顶上来,还获得前来考察的联合国专家好评。
“苏州园林孕育了我对家具的认识,随着喜爱程度不断加深,很多东西慢慢就沉淀在自己的心里了。”
“一个人恢复了一座皇宫”
如果说,这些园林家具的恢复,更多体现了许建平在明清家具方面的深厚积累和内涵,那么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馆的家具修复,是他整体家具设计、修复实力的综合展示。伪满皇宫博物院是由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居住的伪满洲国傀儡皇宫改建而成的博物馆,是我国正统的三大皇宫之一(另外两座为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除了建筑是原址原建筑,宫内的家具、刺绣、字画等都需要恢复。其中宫内家具不仅有明清家具、民国家具,也有因地缘因素出现的俄式家具,以及受“西风东渐”影响而出现的欧式家具。许建平以坚实的家具设计功底、广博且契合时代的设计风格,横扫所有竞争者。修复之后的博物馆,每年迎来众多游客,不仅是这些游客,就是不少专家都可能被其中的家具所欺骗,认为它们就是当年的老物件。这让许建平很是欣慰,说明多年的心血没有白费,那几年的辛劳、繁复的工作也都在赞叹声中成为勋章。
“我们维修古建筑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它一代一代传下去。这些建筑,包括其中的家具,和其他一切历史文物一样,它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东西,一经破坏就无法挽回。”
在许建平看来,家具因为材质容易受气候、环境、迁居等影响,加之其使用功能的存在,很难保存下来。今天要传承,就不能光对照着现在举目皆是的图样中依葫芦画瓢,而要精确掌握这时代的原素,在框架中创新而不脱变。这些年来,石湖边“范成大祠堂”、天平山“范伸淹故居”里宋代家具的恢复,古城区“曲园”清代家具的重现……每一处的复原设计素材,都是许建平花费不少心血,一件件于从宋、明、清几代的画册及文物资料中挖掘,又以古人木器中结构之精华复原而成,只为将它们尽心传承下去。
“专家”对红木厂家的误导
提及苏作红木整个行业的现状,许建平表现出了自己的担忧。在明代,明式家具的广为流传有一大部分原因来自于文人墨客的参与,古时候的工匠大多拥有手艺却没有文化,家具的制作是由文人雅士设计出图案,再交由出色的匠人。设计者往往会将自己的奇思妙想融于设计之中,使家具的造型优美、稳重、简朴,各组件的比例讲求实用与审美的一致,装饰少而精,淡而雅,极具匠意美。
反观现代,“现代有不少所谓的红木家具评论家,自身并未参与过家具设计,却能够写书长篇大论,来评判家具的好坏。由此产生的一种现象,就是此类评论对不少红木厂家产生了误导。这些厂家邀请这些评论家成为红木家具的顾问,却并不能带来真正有益的帮助。从全国各地流通的书籍中拿取过来的图案,成为了厂家生产红木家具的样本,这样的现象对于苏州本土的红木业,造成了一种误导,也导致了苏作家具文化的逐渐模糊。我指的是那些自身并无真才实学,也从未参与过红木家具的设计和制作的评论家,我认为这样的影响是非常不好的。”许建平说道。“一个红木手艺人应该要看得起自己的工作,要自己制作家具,自己从历史遗留的片段中去探寻苏作家具的特点和内涵。”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红木业内的竞争是不容小觑的。一家红木厂要想生存,面临的压力非常大。苏作家具在整个市场中所占的吞吐量很少,也因此,不少本地的厂家想要在生产中走捷径,而选择了放弃本地的家具文化。举例来说,电脑技术的成熟,让不少红木家具厂大大节省了成本,单一的图样,使家具的生产脱离了手工制作,而转为机械生产。
同时由于红木家具的设计和制作并无专利,因此仿冒和复制成为了生产红木家具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现在还有不少生产红木家具的厂家将不同图样互相拼凑,造成一种不伦不类的后果。“现代人的审美观也和以前有了很大的区别,个性追求张扬,也有的人喜欢能够体现自己身价的家具。也因此那些雕刻了龙凤、牡丹,制作华丽用料粗犷的家具满足了部分人性的追求。而苏作家具讲究的是用料细致,讲究结构美,一件作品的亮点可能在于它其中的榫卯结构,由于用料细,整件家具的支撑点、着力点可能就在榫卯上。”许建平感慨道,“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静下心来认识苏作家具的美。”
许建平认为,苏作家具应当是一种纯手工的文化艺术品,机械化生产出来的红木家具,已经脱离了文化艺术的范围。红木厂家不可盲目的请专家顾问,而需要请真正懂设计懂制作的手艺人来帮助厂家生产。
我们这一代人要致力于复兴苏作红木
现在,苏州地区的红木业新兴起一种以苏作红木大师来带动行业发展的形式。“但是比起整个大范围内苏作红木的发展,这点力度还远远不够。恢复地域文化要有复兴的责任感和向心力,要对苏作家具有理解。制作一件精品和一件家具,是两回事。”许建平说。
现在的传承人制作的家具,还远远不能超越明代家具的水平。他甚至觉得苏作家具的文化在一点点消亡,由于真正的苏作家具始终坚持结构和人工制作,成本的上升使收益变低,市场也处于低迷状态。然而许建平认为随着房地产政策的松绑,给接下来的家具行业发展将带来一定好处,红木家具市场或许会慢慢苏醒过来。
许建平说他收了十一个徒弟,希望能够将苏作红木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许建平也常常让徒弟们互相比较自己做的家具,从而激励他们去创新,设计出更好的作品。许建平不愿看到企业走歪路,不愿看到行业畸形发展,更不愿意看到传承舍本逐末,他的满腔心血,都付诸了苏作红木的传承与复兴。(徐妃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