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1 | 来源:琅琊网
[摘要]30平米的小作坊里弥漫着锯末儿的芳香,几十样雕刻工具在昏暗的灯光下静静地躺着,80后木雕匠刘红光正在用硬木槌子敲打凿刀的木柄,一块普通的木头在他手里“摇身一变”成了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30平米的小作坊里弥漫着锯末儿的芳香,几十样雕刻工具在昏暗的灯光下静静地躺着,80后木雕匠刘红光正在用硬木槌子敲打凿刀的木柄,一块普通的木头在他手里“摇身一变”成了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刘红光向大家展示自己雕刻的弥勒佛
无师自通爱雕刻
3月6日上午,记者来到山东省临沂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芝麻墩街道东城社区中洪湖村,看到正在专注工作的刘红光,要不是亲眼看到他手中雕刻的艺术品,我们很难想象这些精细别致的艺术品出自年轻人之手。
今年34岁的刘红光,自幼喜欢雕刻。他每逢见到木头、石头之类的可雕物,都会收集起来,然后利用空闲时间将其雕琢为各式各样的小物品。经过多年的磨砺与沉淀,无师自通,一块普普通通的木料或石料,在刘红光的手下,最终变成了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自主创业展能力
“我非常喜欢木雕,特别喜欢作品完成后的成就感,所以这么长时间以来,虽然很多时候因为生计所迫无法从事木雕工作,但是生活稍有好转,我就坚持到了今天。”刘红光说,“2010年他筹够资金,便开始以刻木雕为生,期间还收有不少徒弟。”
“一相抵九工”,刘红光对木头材质的选择很严格,每一个作品从选材到干燥,到脱水,再到设计成品,需要花一个多月的时间。而这期间的每一步,刘红光都会亲自把关,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虽然累,但他乐此不疲。
“对于木雕工艺品来说,选材很重要,木头一定要有型,才可以雕出好的作品。”他说,“目前这种木雕品特别有市场潜力,供不应求。”
快乐之中有担忧
在享受雕刻带来快乐的同时,刘红光对于木雕艺术的未来也有所担忧。他说,现在木雕从业人员越来越少,很多年轻人怕吃苦,而且也很少有对雕刻感兴趣的,真怕这种精细活儿没有继承了。
他告诉记者,目前临沂市为数不多的木雕艺人年纪都很大了,而愿意学习木雕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少。许多年轻人心态浮躁,希望马上能赚到钱,而木雕这活儿要精雕细琢,因为挣钱慢,所以年轻人都不愿意学。“我之前收了好几个徒弟,但学有所成的就寥寥几个。”刘红光说,“人年轻的时候一定要能够吃苦,我会继续坚持我的梦想,尽最大努力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陈婷∕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