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5 | 来源:中国经济网
[摘要]11月10日,北京劲飞红木董事长吴新建在与笔者对话时表示,在上等红木原材料越来越稀有的今天,红酸枝家具未来的升值潜力将比较可观。
我国北方将红酸枝(交趾黄檀)称为“老红木”,广东、广西将其叫做“酸枝”。据史料考证,早在明清两代,红酸枝就与黄花梨、小叶紫檀被称之“宫廷三大贡木”。“唯世俗所谓红木者,乃系木之一种专名词,非指红色木言也,木质之佳,除紫檀外,当以红木为最。”这是《古玩指南》对红酸枝的评价。
历经岁月洗礼,红酸枝影响不减。就当前红木行业而言,红酸枝虽然比海南黄花梨、紫檀产量较大,但是由于近年来其广泛运用于红木家具、收藏品的制作,致使消耗量巨大。11月10日,北京劲飞红木董事长吴新建在与笔者对话时表示,在上等红木原材料越来越稀有的今天,红酸枝家具未来的升值潜力将比较可观。
上乘红木原材料难求
吴新建的“忧”源自他对行业的精准把脉。作为劲飞红木的掌门人,吴新建每年都会亲自到老挝、越南等地去购买上等木材。在今年国庆后的一趟远差中,吴新建去一个红木原材料市场考察,偶遇木材商运回一批上等红木原材料,一问,价格比几年前价格翻几番,刚准备和物主讨价还价,突然涌来几位顾客抢买,情急之下,他只有先下手为强,直接刷卡付款。
“若在10年前这种事情很难发生!”吴新建感叹。昔日他远涉老挝采购红酸枝料的情景至今又浮现在眼前,据吴新建介绍,那时,在采伐地拥有大片的原材料森林,他买下的料均选自树木的精华部分——躯干为主。“而今,资源越来越少,躯干已经十分少见,取而代之是树枝、树杈与树根,即便如此,这些材料也很畅销。”吴新建说。
红酸枝家具上涨迅速
冯先生是一位忠实的红木家具爱好者,2006年他在劲飞拍卖上竞买一对高2.5米、宽1.3米的黄花梨顶箱柜。当时,若有人出90万元他就愿意转手甩货,而如今,即使是买家开价900万他也不想卖了。谈及原因,他表示,现在品相好的黄花梨家具已经越来越少了,而且价格一直在上涨。
红木家具涨得有多快?从业17年的老红木人吴新建对此深有体会。“深受高端人群青睐的黄花梨、紫檀家具较五年前涨了10倍多。起价不高的红酸枝稳步上升,成为继黄花梨、紫檀之后上涨最快的红木家具——10年间涨幅达20倍,2001年市场售价为6000元/吨,而如今售价已经高至120000/吨,其中,今年价格上涨20%。”吴新建说。
不过也有出现下跌的时候,例如,2007年红木家具价格像坐过山车般暴涨,但到2008年金融危机时又落入低谷。据吴新建回忆,此轮波折后,遭受冰冻的红木市场到2010年才出现暖流,此后以红酸枝为代表的一批原料出现强劲反弹,直线上涨至今。究其原因,吴新建认为,近年来,老挝红酸枝砍伐过快,加之当局也加强了对红酸枝的出口管制,造成红酸枝也逐渐成为稀缺的材料。
收藏投资应选品牌家具
贵为宫廷“贡木”,红酸枝与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同属不同类,其弦向管孔直径、气干密度高于黄花梨,与紫檀相近。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马未都《茶当酒集》、王正书《明清家具鉴定》等权威著作中,皆有红酸枝家具的身影。由此可见,几百年来,红酸枝家具始终未偏离古典家具的主流位置。
从历史与地域来看,北京等地区的古典家具很多都采用红酸枝为材质,随着这些家具走进千家万户,红酸枝也成了中国红木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目前京城红木家具消费趋势,吴新建认为,黄花梨、紫檀是金字塔“塔尖“,属于“阳春白雪”,较为低端的花梨木、鸡翅木是“下里巴人”,消费者问津较少,而位于中端的红酸枝才是被消费的主力,这是因为它适用于各种阶层。比如,在劲飞工厂,工匠们不仅将红酸枝家具做成明式的,也将其做成清式的家具,这样做旨在满足不同消费者充满品位、个性的需求。
“相对于小叶紫檀、黄花梨而言,由于目前红酸枝大部分集中在红木厂家手里,泡沫成分少、价格偏低、因此未来其回报率较为可观。”吴新建议, 购买红木家具应考虑两点点,一是看其工艺价值,雕刻是否形神兼备,线条是否自然流畅,尺寸比例是否恰当;二是最好选择市场上的口碑好、历史久的品牌红木,做到明明白白的投资与收藏。(编辑 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