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行业黄金媒体

热门搜索:喜迎红红木东方会典红木永琦紫檀恒达木业

您的位置:品牌红木网 >> 资讯中心 >> 红木行业新闻 >> 正文
东阳木雕拒绝山寨
2012/07/25 | 来源:东阳日报
[摘要]维权可能会伤及部分企业,但这种伤害是暂时的,最终是为了保护创新,保护行业更稳健发展。”两家木雕企业立即停止使用涉及东雕集团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宣传画册,并将剩余画册交由市知识产权局统一销毁;两家企业就上述侵权行为向东雕集团作出道歉。


你的产品有点像怎么和我的专利相似?

  一句看似轻描淡写的“产品雷同、仿冒成风”,掩藏着深重的侵权之痛。“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面对日益炽烈的侵权之风,东阳木雕产业终于爆发了——

  我的最新产品

  “你可以想见这种隐忍背后我们的心痛。维权可能会伤及部分企业,但这种伤害是暂时的,最终是为了保护创新,保护行业更稳健发展。”——东阳木雕集团总经理王向东

  维权与伤害之间的两难选择

  7月初,东雕集团就此事向浙江东阳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提出了处理请求。经该局工作人员多方调查了解,积极主持调解,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两家木雕企业立即停止使用涉及东雕集团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宣传画册,并将剩余画册交由市知识产权局统一销毁;如继续使用涉及专利侵权的宣传画册,将赔偿东雕集团一定的经济损失;未经许可,两家企业不得生产、销售东雕集团的专利产品。同时,两家企业就上述侵权行为向东雕集团作出道歉。

  其实,对东雕集团而言,被侵权已不是第一次,“也可以肯定不会是最后一次。”王向东的言辞间带着一丝无奈,“去市场上走走,你随处可以看到仿冒我们公司的产品,有的在细节上做了更改,有的根本不作任何改动。”而且,东雕集团所遭受的侵权可说是全方位的,“从外观设计专利到商权标、著作权,都有涉及。”王向东说,最离谱的是,曾有商家在东雕集团对面的艺海路,公然打出了“东雕”的旗号,并在其销售的产品上使用了东雕集团的注册商标“东雕”。

  侵权事例不胜枚举,东雕集团疲于逐一追究。“前些年大家都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你明明知道自己被侵权了,却没有足够的证据去应对。直到2010年我市被列入国家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县(市),政府加大了对木雕红木家具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集团为部分创新产品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才有了维权利器。”继之而来的,则是2011年东雕集团成为东阳市专利示范企业。

  申请专利和注册商标并不能阻止侵权事件的发生,对此东雕集团选择保持沉默。“东阳木雕是浙江省重点保护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其手工属性决定了它的脆弱易损。特别是小作坊基本上没有设计能力,多靠仿造别人的产品过日子。所以在起步阶段,我们必须采取宽容理性的态度,以保护整个行业发展环境,维护东阳木雕发展大局。内心深处,我们则希望通过市场固有的净化功能,实现这个产业的优胜劣汰。”王向东道出了沉默背后的难言之隐。

  这种善意的沉默并未换来侵权行为的收敛,“这次维权我们主要考虑两点:一是画册的扩大传播效应明显,一旦传播到其他木雕产地,不仅容易混淆消费者对东阳木雕的认识,而且若被其他木雕流派利用后,不利于东阳木雕原产地保护;二是这两年东阳木雕红木家具产业发展太快,部分企业对仿冒、剽窃知识产权上了瘾,间接助推了产业泡沫化。作为专利示范企业,我们有责任以自身的努力唤醒整个行业的维权意识。种种迹象表明,现在已经到了剔除泡沫的时候,如果继续当沉默的羔羊,只怕以后刮骨都难以疗伤。”

  “现在横亘在木雕与红木家具企业面前的尴尬,是申请了专利但未能主动运用专利去维权,这淡薄的维权意识,反而助长了侵权之风。”——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秘书长楼秀民

  保护与侵权之间的尴尬对峙

  “侵权在整个东阳木雕和红木家具行业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其他地区如福建莆田、仙游等更普遍。”东阳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秘书长楼秀民说起今年5月福建省工艺美术行业人士前来考察一事,对方一直在为当地肆无忌惮的仿冒现象而头疼不已,当了解到东阳木雕·红木家具行业这两年来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情况后,兴奋地表示要尽快开展这项工作。

  楼秀民介绍,当下行业内的侵权有两大原因:一是虚假宣传,二是创新欠缺。“两者互为因果,因为创新欠缺,只能盗用别人的创意和产品进行虚假宣传;由于虚假宣传可以轻易获得经济效益,导致更加不愿创新。”而构成侵权的常见途径有三种:一是某些画册制作公司把一些客户的外观设计专利产品内容,移花接木到别的客户画册上,构成了外观设计专利侵权;二是部分复印店为了牟取利益,私下存储客户的设计文件,再转卖给其他客户,或者是个别企业用人管理不善导致设计图稿外流,构成了著作权侵权;三是一些企业和商户生产销售其他企业的专利产品或者冒用知名企业和大师的商标,构成了专利和商标侵权。

  越是创新产品越易被仿冒,越是知名企业和大师越易被侵权。一位业内人士打开东阳市一家艺术公司的网站,满页的产品照片让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通过偷换概念,陆光正的四扇落地屏《柴樵渔乐》、双面透空雕落地屏《竹韵》,东雕集团的壁挂《明月千里寄相思》、大型屏风《国色天香》,等等,均成了这家公司的“产品”。

  一些企业和大师选择了发明专利保护。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徐经彬在东阳市木雕界最早涉及发明专利,其专利产品“火烧板仿古木雕”至今未遇侵权。

  而于去年获得著作权的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马良勇,就没这么幸运了。马良勇的大型壁挂《水浒一百零八将》,第一块陈列在市工艺精品馆,第二块被正常销售。“第三块,确切地说,谁都以为这是马良勇的产品,事实上是别人仿冒的。”一怒之下,马良勇在媒体上发表声明,要求停止侵权行为,并把《水浒一百零八将》、《琴棋书画》、《梁山聚义图》、《帝王将相图》四件设计稿,向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申请著作权并获准。“这四件作品依然被侵权所困扰,侵权者可以不用设计稿,依据木雕成品就可加工,而且稍作改动就可免去侵权嫌疑。”对此,业内人士解释:木雕设计稿加工成木雕产品属于二次创作,在这个过程中雕刻技工会融进自己的思考,所以相同的设计稿会产生相异的产品。

  “东阳木雕属于传统知识,当越来越多的传统知识被商业化利用,对原权利人的权利保护就显得非常迫切。”楼秀民指着办公室内的壁挂《八十七神仙卷》说,这件木雕作品一问世就获得了良好的市场效应,导致被大量仿冒,到最后已经很难界定其原始作者,“仿冒者认为,《八十七神仙卷》是古代名画,把它制作成木雕,不存在侵权问题。”实际上,作为以内容与外观设计创意为主的东阳木雕而言,把名画制作成木雕,正是一种创意。“一旦侵权人很容易地获得别人的创新成果并转化成经济效益,原权利人的积极性就会受挫,就不愿承担风险进行新的创新,东阳木雕就会裹足不前。”

  “归根结底,保护知识产权就是鼓励创新,依法保护创新者的劳动成果,促进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市知识产权局专利科科长胡益科

  创新与维权之间的血肉联系

  对外观设计专利的侵权,很多时候是侵权者打“擦边球”,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模仿”而不是“仿冒”。“其实这两者是有差别的。模仿过度变成仿冒,就会对他人的权利和劳动造成侵害,更重要的是会引发市场秩序混乱。我们允许模仿,因为模仿是促进创新的基础;我们更鼓励创新,仅有模仿而无创新的企业不会有生命力。”楼秀民认为,模仿不应以获取不义之利为目的,而是要通过一段时间的模仿领悟木雕艺术的真谛,最终走向自主创新。“别迷信"学艺不如偷艺"的说法,与其盲目模仿,不如真诚地拜师学习,这样更能取得真经。”

  “创新力强的企业和艺术家,不会惧怕被模仿。一是许多模仿者只敢模仿产品外观却无法复制风格;二是为了避免造成侵权事实,许多模仿者不得不花费精力更改细节,这种更改有时候能形成创新。”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创意协会副理事长黄小明已拥有29项外观设计专利,今年又申请了10项。他觉得模仿者必须把握好度,切莫使模仿滑向仿冒,导致侵权。

  东阳市知识产权局专利科科长胡益科认为,如果模仿者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本身就超越了专利保护的范围,并不构成侵权。

  但这并非等于说对侵权“零容忍”。“如果有人利用我的专利进行恶意炒作,或者在官网上公然剽窃我的作品,那是绝对不容忍的。”因为成功复制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内的龙椅,黄小明获得了“龙椅效应”,也附带“收获”了众多烦恼:有人仿制了一套龙椅,陈列在我市某宾馆内。“几乎所有见过它的人都以为这是我的作品,其实不是。但这明显利用了我们企业所破解的龙椅复制技术,并利用了我们修复龙椅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对这把“山寨龙椅”,黄小明更多是遗憾,“一些细节仿得不到位,创新更无从谈起。也许对方靠人脉关系与价格优势打动了购买者吧!”

  靠仿冒而打压同类产品的价格,导致产品粗制滥造,进而危及整个行业,这正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核心之痛。在楼秀民看来,宽容不应被侵权者利用,“快速创新固然可以遥遥领先,但专注创新而忽视维权容易养虎成患。我市正在申报创意之都,更要重视对工艺美术创意的保护。目前东阳木雕与红木家具行业已拥有专利400余件,注册商标180余件。但如果仅满足于知识产权的申请和注册,而不注重维权,无法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样的知识产权又有什么意义?”

  “东雕集团的成功维权,应对整个木雕红木家具行业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震慑侵权者的同时,更应增强专利权人的维权意识。归根结底,保护知识产权就是鼓励创新,依法保护创新者的劳动成果,促进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胡益科说。

  “山寨现象在东阳木雕和红木家具产业发展过程中有必然性,它最终折射的还是传统知识领域创新能力欠缺,以及商业化浪潮引发的浮躁现象。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增强保护与维权意识的同时,开发创新性更强的产品,以技术变革带动艺术提升。同时要注重无形资产保护,经营好自主品牌,形成难以超越的个性优势。”黄小明坦承,自己的外观设计专利产品“超写实木雕”与“速写木雕”,由于融技术与内容革新为一体,构成了较高的门槛,难以被侵权。“我们能山寨苹果的外观与功能,却无法仿冒苹果的创意与理念。让东阳木雕和红木家具产业拥有强大生命力的是源源不绝的创新,而不是屡禁不绝的山寨。”

  “我们只PK创新,不PK其他。”

  浙江东阳木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雕集团)总经理王向东说出这句话时,根本没想到我市的两家企业已运用了“乾坤挪移”大法,把东雕集团4款拥有外观设计专利的产品图案搬到了自己的宣传画册上,“这样的做法让我们无法和他PK创新,只能PK维权。”于是,东阳木雕有史以来的首例专利侵权纠纷拉开了维权序幕。 (编辑 木溪)

标签:

相关推荐

/ focus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