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16 | 来源:中国古典家具网
[摘要]为何红木家具在终端的红木销售市场上却遭到“冷落”呢?让我们顺藤摸瓜来盘点其缘由何在!
千古难解红木情结,国人素爱红木家具,不但因其典雅的外观,古色古香之美,还有它那沉淀的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有了国人这般的青睐,红木家具一路走红,也得到国家的重视。在这个全新标准——《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即将出台之际,红木家具在各种展会上活跃期,为何红木家具在终端的红木销售市场上却遭到“冷落”呢?让我们顺藤摸瓜来盘点其缘由何在!
天价的红木家具,可望而不可即
在市场上,我们了解到一套交趾黄檀的卧房家具标价近百万元,即使打折下来也需要40万元以上,可见红木家具市场的售价的确高得离谱。当然,企业有他们自己的解释:红木家具就是奢侈品,奢侈品就应该高价,珍稀原材、传统手工技艺、文化内涵让它的价值具有不可复制性。更何况,市场上的有钱人是此类家具的主流消费群体,他们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而现在市场上的绝大部分高价红木家具根本谈不上“奢侈品”。除了具备“高身价”的显著特质外,品牌历史、产品底蕴、独到设计、精湛工艺、工匠精神等奢侈品不可或缺的因素难以体现。更有相当部分企业认为奢侈家具就应该是满地雕刻、繁缛不堪,这与传统东方美学与时代审美潮流背道而驰。不是奢侈品,却要强求奢侈品的身价,只能得逞一时。恰似镜中花水中月,红木家具的“奢侈梦”该到梦醒时分了。
“工匠精神”的遗失
为了追求器物完美而不惜人工、美材的“工匠精神”,长期以来被视为传统红木家具最值得信赖的密码。近年来,随着企业产能的扩张,“工匠精神”被逐渐淡忘,他们习惯以小料拼接后上深色,通过机器满雕来掩饰木材、工艺的瑕疵,使用若干年后都会“真相毕露”。更有甚者,连最基本的制作工序都能省就省:木材烘干流程被忽略,由于水分蒸发不彻底制成家具后发生收缩、爆裂;榫卯制作偷工减料,严重影响家具的牢度。
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
现在市面上的红木家具大多款式都是以明清家具为模版,这种漠视当代生活使用功能而一味仿古,导致红木家具市场的异化。相当部分生产企业买来几本画册后依葫芦画瓢,仿制出大量的“新古董”,美其名曰文化回归。且不说绝大部分都是粗制滥造的复制品,就算是精品也只能作为古装戏的道具,只可惜白白浪费了珍惜资源。
面对已经远离我们的时代,或许远古的家具会成为一个传说,但他们沉淀下来的文化还要我们融汇上这一时代的元素继续传承下去!(来源:中国古典家具网 编辑 木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