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05 | 来源:东南网
[摘要]一套父辈传下来的红木家具,陪伴主人走过了近60年的人生。昨日,记者就在邱阿姨家中见识了这么一套老家具。
一套父辈传下来的红木家具,陪伴主人走过了近60年的人生。昨日,记者就在邱阿姨家中见识了这么一套老家具。
厦门收藏界人士看后判断,这是一套民国时期的红木家具,产地是南洋,材质是老挝、缅甸一带的东南亚红酸枝,具有较明显的时代特点,具备一定的收藏价值。
一套家具伴了60年
“不能喷水,不能用湿布擦,抹布要用细腻的布料。”家住国贸春天的邱阿姨,对家里的一套老家具总是特别上心。因为这一套家具,伴随着她已经近60年。
在邱阿姨家,记者亲眼看见了这套被邱阿姨细心呵护的家具。这是一个10件套,包括一条长椅、两组茶几(四张椅子、两个高脚茶几)、一张圆桌、一对花架。
仔细看去,椅背、扶手间雕刻着一些花鸟和芭蕉、佛手、仙桃、提子等吉祥之物,桌面和雕花间镶嵌着灰白相间的大理石。整套家具呈黑红色,表面形成了一层包浆,看上去给人一种光滑透亮的感觉,闪现出岁月的痕迹。
据邱阿姨介绍,这套家具是她父亲传下来的。上世纪50年代,邱阿姨的父亲从马来西亚回到厦门。当时,父亲听朋友介绍,住在鼓浪屿的一位老华侨要出国,正在处理家私。父亲闻讯赶过去,一眼就看中了这套红木家具。据老华侨称,这套家具也是他从香港一位藏家处购得的。
“前后已经搬了四次家,这套家具还是一直跟着我们。”邱阿姨告诉导报记者,自从父亲买下之后,这套家具就在邱阿姨家中的客厅扎下了根,成了最显眼的物件。
希望由真正的爱好者来接手
2000年开始,这10件套开始退出日常生活中的主流地位。在邱阿姨专门辟出的一个房间,这些家具成了她和老伴的观赏收藏之物。家里有客人来,他们也都忍不住要亮亮宝。
“有时候,我就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摸摸、看看,就像和多年的老友在一起闲坐交流。”邱阿姨说。
这套老家具,保存得还相当完好。在一次搬家时,构造有所松动,她还请专门的红木维修师傅进行过一番修补。
邱阿姨和老伴对这套老家具青睐有加,但儿孙辈们却有自己的审美和喜好。对他们来说,这些家具不够现代,也不够实用。所以,邱阿姨就想着为它们找到更好的归宿。
“年纪大了,有些事就老想着有所交代,就像这套老家具。”邱阿姨表示,上世纪70年代,曾有一位红木收藏家要出高价买下,但当时年轻的她,只想着保留这套家具,根本就没想过要出手。
“具体年代我们也不知,价值也不是很清楚,只是想找到有缘人。”邱阿姨表示,这套家具寄托着自己的感情,而且因为具有了相当的年代,在文化传承上应该也有一定的价值,所以,她希望能有真正的红木爱好者来接手。
专家鉴宝
民国时期 南洋风味
“东西是真的,应该有八九十年的历史了。”福建省收藏家协会厦门分会家具专委会主任彭建楚在看了照片之后判断说,邱阿姨家中这套红木家具是民国时期的,带着浓郁的南洋风味。
彭建楚介绍,看这套家具的总体造型,具有民国时期的风格。再细看上面的雕花,像芭蕉、葡萄等,则与国内的习惯有所区别,充满着南洋一带的风味。在材质上,是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红酸枝。所以,这套家具应该是在南洋加工而成然后带入国内的。
彭建楚告诉记者,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红木家具重新在大陆兴起之初,这种风格的家具在广东一带还流行过一阵,但不久就被明式等风格所取代。
“这套家具时代感比较强,保存得还不错。”彭建楚认为,家具所用的东南亚红酸枝,现在也算是比较珍贵的红木木料。所以,还是具有一定收藏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