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8 | 来源:中国古典家具网
[摘要]10月14日,2011中山(隆都)红木家具文化节盛大开幕,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古典家具修复工艺大师、北京林业大学客座教授王秀林应邀首次走进沙溪,来到文化节现场和深入企业当中,点评现场红木精品,传播红木知识,弘扬中国国粹文化。
王秀林
10月16日,为期三天的2011中山(隆都)红木家具文化节划下了完美的句点。展会期间,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古典家具修复工艺大师王秀林应邀首次走进沙溪,来到文化节现场和深入企业当中,点评现场红木精品,传播红木知识,弘扬中国国粹文化。那么,对于沙溪红木家具文化节,王秀林大师有着怎么样的感受和看法?对于沙溪红木产业的发展又会提出怎么样的期待?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记者:王老师,您好。能否谈谈您对于此次沙溪红木家具文化节的看法?
王秀林:沙溪的这次文化节,还是不错的,文化艺术气息也比较浓。我相信这次活动对于沙溪红木产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如果沙溪镇的企业家、企业、优秀的匠人们,通过不同的途径,展示沙溪镇的红木文化和技艺的高潮。那么,未来,沙溪红木产业一定会越来越好!
记者:您刚刚提到沙溪红木产业的优秀匠人,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匠人呢?
王秀林:一个优秀的匠人,首先要有良心,他的良心就是中国人。他必须对每一种材料都合理使用,对每一道工艺都非常严谨,传承工艺与现代的机械化相结合,产出的家具在形、艺、材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标准,这样的匠人不是一般木工所能做到的。如果单为挣钱,为生活的匠人,特别是计件的,那么偷工减料的现象在全国不同的地区就都会发生,这样的就不能称之为匠人。
记者:现在整个红木行业,工艺失传现象较为严重,您觉得怎么样才能很好的传承下去?
王秀林:这个首先要有政府部门的重视,并采取措施。在浮躁的社会里,必须先祛除企业和消费者的浮躁心理,学会理性的对待红木行业。其次要有热情的企业家们联合起来,并用实际行动办点事情,比如说办民办学校,培养匠人,这个是很重要的。
记者:培养一个优秀的匠人大概需要多长的时间?
王秀林:多去参考老一代人留下的文物资料,多去故宫参观和体验一下中国故宫的家具文化,感悟文化内涵。当然,匠人是苦练出来的。十年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十五年培养不了一个好匠人。
记者:沙溪红木产业有提倡过原创作品,但要顺应时代发展,就必须要创新,对此,您有怎么样的看法?
王秀林:原创作品分为明式家具,清式家具,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明清时代家具在工艺、造型上达到了顶峰的地步,但是这些家具传承了不同年代,不同朝代的发展过程,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组织者,创造者的文化内涵与传承。所以要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结合,在传承中,比如说圈椅,为什么明式圈椅那么受欢迎,是因为它本身就有文化在里面,并符合人体工艺学,这都是文化内涵的表现。
在传承发展中,当然也需要创新。只是在创新中不要离开中国古典家具文化的传统四大要素“形、艺、韵、材”。韵味要做出中国人的这种正直、勤劳、诚实等优秀品质,尤其要表现在造型里面。包括我们的榫卯结构,都是有文化的。所以我希望在传承的榫卯结构的基础上,顺应现代家具使用的环境,更有益的发展。希望原创家具在传承的基础上更加发扬光大。
记者:对于沙溪红木家具产业的发展,您怎么看?
王秀林:依目前沙溪红木产业发展的形势,以及沙溪政府所做出的努力,沙溪红木产业是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只要企业做家具与做人一样,重视产品的质量、工艺等等,那么其发展空间是无法估量的。
记者:好的,谢谢您接受采访。 (来源:中国古典家具网 本网记者jun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