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13 | 来源:中山日报
[摘要]大涌镇党委书记黄红全平时非常忙。他刚到大涌镇一个多月,总是忙着调研、开会、座谈等。约访当日,镇党政班子会议持续了一天,直到接近傍晚六时,我们才走进黄红全的办公室。
正是在一次次扎实的调研,一次次热烈的碰撞中,大涌镇厘清了发展的新思路,还在劣势中看到优势,寻找到突围的路径。
黄红全
——贯彻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系列报道
大涌镇党委书记黄红全平时非常忙。他刚到大涌镇一个多月,总是忙着调研、开会、座谈等。约访当日,镇党政班子会议持续了一天,直到接近傍晚六时,我们才走进黄红全的办公室。
“今天班子成员的讨论很热烈,一方面要贯彻市委全会精神,另一方面镇党代会报告上提出很多新思路,需要我们想办法落实”,黄红全抱歉地说。
正是在一次次扎实的调研,一次次热烈的碰撞中,大涌镇厘清了发展的新思路,还在劣势中看到优势,寻找到突围的路径。譬如,过去很多人认为大涌的地理位置不够理想,新班子却看到了大涌“两江一山”的优势,准备在第三产业上大做文章。尽心谋事、尽力干事、尽职成事,也成为了班子成员的共识,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孜孜以求,团结奋进。
【关键词】包容增长转型路径城镇化民生【精彩语录】
★我们要把民生工程落到实处,让在大涌工作、生活的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出行、环境等公共服务。
★全域中山这个理念对大涌非常有现实意义,我对班子成员、对商会负责人、对企业家们都这么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以红木家具产业为例,五根手指肯定撑不过一个拳头。
★党委政府要支持企业依法发展,服务企业良性发展,规范企业有序发展。
★未来3至5年,大涌的区位优势将逐步凸显出来。因此,在产业定位、功能布局等方面,要有更多新的思考。
★我们不能照搬城区的发展模式,要根据大涌"两江一山"的先天优势,来发展第三产业,包括休闲生态旅游、产业文化旅游等。
■破解双重二元结构体制障碍
□记者:在最近召开的市委全会上,薛晓峰书记强调,要探索具有中山特色的“一个理念两个突破三个共享”的社会建设和管理模式,大涌镇将如何开展这一实践和探索?
●黄红全:“包容增长”的理念,指的是可持续的,能够使弱势群体也受益的增长。从党委政府来说,肯定要关注民生,让群众共享建设成果,尤其要突出公共服务和社区文化建设,将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出行、环境等纳入社会建设的重要工作。我们要把民生工程落到实处,让在大涌工作、生活的所有人都能享受到这些公共服务。
我们把外来人员称为新大涌人,目前这部分人员达4.5万人,是常住人口的1.5倍,具有典型的城乡和城市双重二元结构特征。努力破解双重二元结构体制障碍,是当前我镇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亟待破解的一大难题。
我们通过落实积分制政策,解决了一批新大涌人入户和子女入学问题。同时,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在外来人员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大涌青年艺术团、青年商会等载体,更好地凝聚新老大涌人。下一步还将积极探索把住房、社保、医疗等更多基本公共服务纳入积分制管理,进一步形成相互平等、相互包容的社会共同体。
此外,将继续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以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为抓手,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上的差距,并以大涌镇纳入主城区范围为契机,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通过全民修身行动等载体,使更多的农村人转化为具有现代公民素质的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人。
我们还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来共建共享,比如,加快培育发展和规范社会组织,提升社会组织的活力和能力,扩大群众有序参与和共享,形成和谐社会人人有责,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全域中山”统筹产业升级
□记者:包容增长作为一个重要理念,将如何融入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中?
●黄红全:目前,全市正在推进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来转变,我们将通过树立“全域中山”的理念,来统筹产业升级。这对大涌镇非常有现实意义。
我对班子成员、对商会负责人、对企业家们都这么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以红木家具产业为例,大涌、沙溪、古镇、三乡实际连成一片,未来怎么去发展呢?五根手指肯定撑不过一个拳头,无论在力度还是效果上都会相差甚远。
我镇不少红木家具老板也有这个意识,他们想卖广告,但又怕吃亏,所以希望要有个组织来牵头。目前,我们亟须建设一个平台,完善组织协调的机制。如果能够共同打出“中山红木”的品牌,对大涌镇红木家具产业同样会有促进作用。这也契合包容增长的理念。
此外,我们鼓励行业自律,目前正不断地规范、净化行业环境。过去的问题企业主动邀请行政执法部门帮他们理顺内部管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党委政府是要让一个产业良性发展,支持企业依法发展,服务企业良性发展,规范企业有序发展。行业的稳定不仅对产业发展有好处,对社会稳定、对环境保护都有好处。工人心顺了,老板气顺了,社会自然更加和谐。
■以城镇化推进工业化
□记者:展望未来五年,大涌提出要打造山水和美新城,以城镇化推进工业化。请谈谈具体的思路和做法。
●黄红全:如今,大涌已经被纳入主城区范围,这对我们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大涌未来的产业发展和功能布局提出了新的课题。
城镇化首先是一个建设理念的问题,包括班子理念,群众观念的转变。虽说现在城镇化比率很高,但不少人的观念还不到位。农民也好,市民也好,都要提高道德素质、公共素质、文化素质和文明素质,这也是我刚刚说的,要大力推行全民修身行动。
在完善功能布局上,我们以前的规划,更多地立足本镇,如今则要考虑如何与主城区衔接。连接新会大鳌的公路准备动工了、与南区对接的大南路很快会打通、广珠西线在大涌附近有个出口,可以预见,在未来3至5年,大涌的区位优势将逐步凸显出来。因此,在产业定位、功能布局等方面,要有更多新的思考。
但我们不能照搬城区的发展模式,城区搞金融集聚区,我们也搞金融集聚区,这是不合适的。我们要实行错位发展,而非同质化建设,要根据大涌“两江一山”的先天优势,来发展第三产业,包括休闲生态旅游、产业文化旅游等,通过江景长廊的建设,来拓展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
大涌过去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这对城镇化建设也是一个挑战。如何实现“红木更红,牛仔更牛”?我们从长远的规划发展,对两大产业提出新的要求。该转移的产业要转移,该升级的产业要升级。按照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工则工的原则,引导工业厂企从商业区、居民区转入工业园区,引导商业区集聚发展、形成特色,从根本上改变大涌工业、商业和民居杂处的混乱局面。
关于推进转型升级的具体措施,我们确立了争创中国红木家具产业文化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红木家具商贸之都”两大国家级区域品牌的目标,推行技术标准、产业联盟、名牌名标三大战略,正在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产品检测、销售服务、企业融资四大公共服务平台。
新班子还提出打造“五区一平台”建设,将全力推进红木家具商贸集聚区、牛仔服装配套服务业集聚区、华泰路生活配套服务业集聚区、环卓旗山房地产业和旅游业集聚区、古神公路花木产业集聚区等5个集聚区和翠华路新兴产业招商引资新平台的建设。
■从民生工程入手改善环境
□记者:大涌过去在城镇建设方面相对滞后,未来的亮点和抓手是什么?
●黄红全:经过连续3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年,大涌镇内的路网建设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未来,我们还是要从民生工程入手,来推动城镇建设,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环境,让老百姓真正感到实惠。比如,现在镇内有几个地方到雨季就“水浸街”,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将投入1700万元,推进卓旗山南部排洪渠建设,不断完善城镇排水体系,增强排涝功能。
此外,今年大涌镇正在推进的十项民生工程,包括建设卓山中学文体中心和宿舍楼,启动位于岚田的100套公租房建设,全面开展镇内低保户和低收入家庭的危房改造工程,投入3000万元启动大涌医院新住院大楼工程,建设大涌新车站等,都是党委政府正在着力推进的工作。
我们还将通过产业升级,改善城镇的整体环境,提升群众的居住环境,减少居民油烟污染、噪声污染等方面的纠纷。正在推进的大涌生物质发电项目,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绿色无污染少,这将会帮助牛仔服装洗水行业解决发展上的一个大难题,并能从根本上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构建和谐大涌生态家园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