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行业黄金媒体

热门搜索:富雅家居青木堂区氏家具古森红木

您的位置:品牌红木网 >> 资讯中心 >> 红木品牌新闻 >> 正文
太和木作关毅:我给故宫修文物
2018/02/27 | 来源:品牌红木网
[摘要]有着旗人血脉的太和木作创始人关毅,不在纪录片里,却和片中人一样,修复着故宫里千百年来的文物,承揽了修复故宫家具的重活儿,这一做就是十年。

编者按:

近年,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火了一个世人本不熟悉的职业——“文物修复师”。手艺行没落,他们坚守着最后的微光,让人产生共鸣:“每一份职业,都会有琐屑细碎的地方,我们应该学会如何与职业相处,如何与世界相处,如何与自己相处。”故宫修复的技艺与历史,古老的师承关系和情感,宫墙内外的诱惑与挣扎,日复一日的庸常与伟大,尽在其中。

有着旗人血脉的关毅,不在纪录片里,却和片中人一样,修复着故宫里千百年来的文物,承揽了修复故宫家具的重活儿,这一做就是十年。十年间,他将宫廷家具之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创办北京世纪宣和中式古典家具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太和木作),将宫廷家具的真谛运用到传承创新制作中,上品之作在多个国家展出交流,将宫廷艺术家具文化弘扬至世界,令人侧目。

守望“宫廷”,传承技艺

“这是乾隆年间的工艺,如今却不知有多少能得以传承,急于寻找工匠就是为了这里的一个神秘所在。是谁让沉睡了200多年的皇家私园重现辉煌?修复了17年的乾隆花园今日再现?”今年8月,太和木作关毅做客央视BTV科教频道《记忆》节目现场,展示修复技艺、解读匠人精神、畅谈10年修复经验,诸多修复背后的故事首次曝光。

俯瞰乾隆花园
俯瞰乾隆花园

关毅介绍说,修复不是简单的复制,更多地关系到与其有关的文化历史、自然环境与人文关怀等层面的还原与再现,因此文物的修复就被赋予了多个层面的含义,修复的技艺就十分关键,在实际操作中也有诸多的讲究。比如一般在正式进行修复之前,要先通过详尽观勘察、调研、论证,清洁表面灰尘及胶渍,对于整体缺失部件,需要按照原有零部件的尺寸和形状,设计并制作其缺失的零部件,对于开裂、开缝或者榫卯结构破损严重的器物,需打开后进行局部处理再进行重新组合,以保证肩口严密,从而最大程度恢复器物原貌。

再比如说,乾隆花园文物家具集结了故宫最优秀的工匠,它代表着中国封建王朝最高的家具制作水平。要修复好,自然有最严格的规定和原则,即必须研读历史文化书籍,分清古旧家具的的时代背景、材料、性能、榫卯结构、鬓饰工艺等,保持相同的材料、形式特征、制作手法、构造特点等,同时要遵循古物修复可逆性原则,不同的类型,需按照不同的原则进行修复。修复后家具结构保持原状。所以,修复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无比的耐心,在很大程度上这不仅仅是个技术活,更是个细致活。

十年的修复经验,让关毅足以悟透宫廷家具的真谛。“我们希望让更多珍贵的宫廷家具得到有效的修复和保护,重新绽放时代光彩。同时,在修复的过程中,在服务于当代社会这个原则基础上,既保护又创新,保护的是传统文化技艺,传承的是我们新制造的东西。”关毅说,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大胆地融入现代人的思想,希望创造出当代需求的优秀产品,让更多的人能了解它欣赏它,这就是传承。做这些,也是一种对历史的尊重。

关毅认为,中国当代一流的宫廷艺术家具,不应是一个简单的复制,而是在再现历史传播文化的同时,我们的部分工艺要超越历史,和现代相结合,为当代服务,为更多人服务。

“文物修完了能用来展览和参观,如何将文物与文物有关的文化、历史和传统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是更重要也必须去思考的问题。”

创“太和木作”,捍卫文化

多年来,关毅不断探寻“红墙”深处的修复,攻克复原宫廷家具的难题,从原式复制向创作新款发展,在修复乾隆花园中同中外专家同堂切磋技艺,独辟蹊径领悟真经,为中国传统家具制作出一件件上乘精品,也为复兴宫廷艺术家具文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随着时代发展的变化,中式文化的强势回归,关毅意识到宫廷艺术家具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而如果没有独特精湛的技艺支撑,一味地模仿,最终也只能流于平庸,迷失了方向。

为此,关毅依旧保持着谦逊低调的好心态,博采众长,厚积薄发,打造了特色品牌太和木作,专注宫廷艺术家具,被世人所瞩目。

源自宫廷,传世臻品。“太和木作建造宫廷家具艺术馆,主要是用做展示宫廷家具工艺,传播红木文化。”关毅表示,“希望通过艺术馆这一平台,吸引更多红木爱好前来了解中国传统家具文化。根据规划,太和木作宫廷家具艺术馆,将作为其在京城的品牌根据地。多年探索积累后,太和木作形成了自己最具核心力的竞争优势:有强硬的技术为支撑,有名贵珍稀木材为基底。同时,加以精湛的宫廷技艺,由中国传统工艺大师关毅亲自监制,出品自是不同凡响。

太和木作《紫檀云龙写字台》
太和木作紫檀云龙写字台

最重要的是,太和木作十分注重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作为故宫修复单位和经营合作单位,太和木作占据独一无二的优势,主要在修复故宫藏品的基础上进行研发,因此在产品款式上更好地传承了明清宫廷家具的经典与内涵,在传统款型基础上加以创新改良,将皇家的典雅尊贵与现代生活完美结合,从而更好地弘扬文化。

古为今用,造当代经典

如果说匠人营国,那么像关毅这样的匠人,就是“大匠”。近期,太和木作又传出新动向:10月,关毅荣获“中国传统工艺大师”称号,太和木作仿制故宫并创新的皇宫椅荣获中国民间文物艺术品最高荣誉奖“云工奖”金奖;12月,太和木作将举办精品拍卖会,再次为公众展示一些未向世人展示过的宫廷家具高仿珍品,十分令人期待。

太和木作《紫檀雕龙顶箱柜》
太和木作《紫檀雕龙顶箱柜

大师之作,精品也,永流传。太和木作的创新之作式样仿古,但并不拘泥。在充分吸取明清家具精髓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不但更加实用,也更加适合现代人的使用需求。对于宫廷家具的传承,就原样精细仿制之外,关毅还指出,任何传统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进步才能发展。他认为,对待传统应该在传承中光大,在融合中汲取更多元化色彩,给众人心灵带来更多震撼。

太和木作《紫檀群鹿图宝座》
太和木作《紫檀群鹿图宝座》

关毅认为,艺术源于生活。古人与今人相通点就是文化、经典元素的延续。而家具的价值在于它是艺术与生活结合的东西,它可以反映一个时代,每一个年代讲究什么,需要什么,就应该制作什么,即做出更符合当代人生活的产品,创造当代符号。”至今,太和木作多款经典宫廷艺术家具走上国际舞台,满载荣誉。

应该承认,对于太和木作的关注,来自于故宫以及其修复故宫家具的风华,频繁走出国门展示宫廷艺术家具文化的影响力。对它的了解,从浅到深,慢慢与之建起灵犀,如同契合了内心某种隐愿:无法打动内心,便不会拿来分享。这就是太和木作创始人关毅和他的太和木作,大历史,小工匠,择一事,终一生。

人物名片

关毅,字道远,号理成居士。文物鉴赏家、收藏家,世界文化遗产可移动文物家具修复专家、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京作家具制作技艺传承人、中国传统工艺大师。现任中国紫禁城学会理事、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世纪宣和中式古典家具技术研究院院长、故宫博物院乾隆花园古旧文物家具修复研究项目负责人、太和木作创始人、故宫木艺馆馆长。

太和木作创始人关毅
太和木作创始人关毅

关毅性情宽仁厚德,率真达观,言谈高逸,举止雍容。自年少时便沉醉金石书画、古玩瓷器,弱冠之年留学莫斯科,专攻戏剧,兼修文学,可谓学贯中西,思接古今。归国后,以传统家具为性灵之所钟,怀仁致诚,修身格物,尤好察纳雅器,琢磨旧例,以是深谙明清家具之形神意蕴。(来源:《太和木作》2018刊  舒鋆鋆文  杨银竹编辑

标签:

相关推荐

/ focus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