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8 | 来源:东阳红木木材网
[摘要]今年红木市场确实挺让人闹心的,市场的低迷出于很多人的预料。
红木人的“冬天”
今年红木市场确实挺让人闹心的,市场的低迷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原因不必多说,逐条罗列就是经济大环境疲软、去年红木市场太过火爆透支了市场消费、2008金融危机时的四万亿刺激政策后遗症、反腐败抑制高端消费等的原因。虽然无法确定这千万条的原因对与不对,但可以确定的是,今年的红木市场让人揪心不已!
回头看一下今年的市场,从年初,刚出正月就开始一路下滑,期间虽有几次企稳反弹,但又屡次砸穿底部。年初盼五一,五一未迎来预期的火爆又盼金九银十,眼下,九月份到了,红木家具的市场消费虽有所抬头,但很多红木家具生产企业仍然底气不足,纠结不已。比他们更纠结的是木材的开发商和经销商,盼望中的金九银十到了,但木材市场的乌云似乎更加压的人喘不过气来:国外的开发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国内却不断传出滞销、积压、降价的消息。内外交困之下,很多木材商已陷入进退两难的恐慌之中。
“冬天”,似乎真的来了!
中国经济的“荒年”
相比红木人的自怨自艾,服装行业纠结吗?电子行业难过吗?钢铁行业痛苦吗?整个家居行业低迷吗?看一看身边的其它行业,除了经营破产、重组、债务纠纷的律师和讨债公司的日子好过一点以外,还有几个行业不纠结?不难过?不痛苦?不低迷?有一篇文章,分析的很有道理:经济形势用“冬天”来形容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是“荒年”。“冬天”来了,首先应该准备“棉衣”,但在当下及以往所有的“冬天”时,所有人不约而同的想法就是“现金为王”,所有的专家教导的应对方式都是“准备充足的现金流”。
“现金流”是棉衣吗?不是!“现金流”是粮食!而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储备、准备粮食?担心饥饿的时候!从所有人的应对措施来看,我们面对的不是什么“冬天”,而是“荒年”;这个阶段不应该叫冬天“冷”,而应该叫缺乏粮食“饿”。
当认识到我们遇到的危机是“粮食危机”后,我们就不用恐慌了。
不用恐慌并不是说不担心粮食了,而是——在饥荒年,我们可能会看到人、狮子、老虎、大象等饿死,什么时候看到过苍蝇、蚊子、蚂蚁、蟑螂、跳蚤等饿死过?
而我们现在的大部分红木家具企业其实就是苍蝇、蚊子、蚂蚁、蟑螂型企业,小微型企业,一点点食物就足以生存,现实中的刚需恰好足以满足,我们有什么担忧的。
这个时候,只要不“人心不足蛇吞象”地去盲目扩张,安然度过这点危机有何难?
即然有颗粒无收的荒年,就必定有硕果累累的丰年。在市场好转之后,有的是大把的机会让各位大展拳脚。
风物长宜放眼量——红木市场方兴未艾
经济大环境是公平的,并非谁个人不行,而是红木行业不行;并非红木行业不行,而是今年中国大多数行业都不行。现在,所有的人、所有的行业所面对的市场环境都是一样的、公平的。
红木市场还能“行”吗?如果说西方国家是“石头文化”,那么中国就是典型的“木头文化”。在中国,从民族文化到个人习性,可以说已深深地楔入了一种叫“木性”的东西。红木家具在历史上又一直是皇宫、巨贾等非富即贵的上流社会的宠儿。在中国“内圣外王”的儒家文化影响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红木家具这一精英文化艺术,必然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倾情。记得在讨论传统文化和红木家具时,有朋友拿佛家“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来说红木和别的木头没有区别,但是他忘了中国人的主流文化仍然是“自强不息”的儒家入世文化,再者,即便是礼佛,但众生都是着相的,否则我们就不叫众生了。
哪怕割舍掉了红木家具保值、增值属性,也无法割断中国人的这种“木头”情结,更割不断儒家文化对中国人渗透至深的影响,这一点无需置疑,也无需讨论。
否极泰来——行情在绝望中诞生
“光景好时,决不过分乐观;光景不好时,也不要过度悲观”。
红木人应该记得,在去年的九月份,很多木材的行情也是达到了低点。而到了十月份,行情却出人意料的直线拉升,让很多红木人感叹幸福来得太突然。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会惊人的相似。虽然料想今年十月份很难走出和去年那样壮观的行情,但行情确实总会在大多数人失去信心的绝望中诞生、在很多人的犹豫观望中成长、在众人信心满满的疯狂中死亡!
否极泰来,物极必反!易经的阴阳智慧绝对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法宝!(梁晓珩∕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