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行业黄金媒体

热门搜索:华行红木雅宋红木友联·为家名雅居红木

您的位置:品牌红木网 >> 资讯中心 >> 红木人物访谈 >> 正文
罗东:实现北方根雕技艺卓越蜕变
2013/09/02 | 来源:现代消费网
[摘要]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北木班鲁根艺创作室创始人罗东,一位根雕奇人,通过还原自然真谛的思考,结合独特的雕刻手法,实现了北方根雕技艺的卓越蜕变。

雕刻家罗东
雕刻家罗东

近日记者专程采访了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北木班鲁根艺创作室创始人罗东,这位中国北方的根雕奇人——罗东,通过还原自然真谛的思考,结合独特的雕刻手法,实现了北方根雕技艺的卓越蜕变。一时引起人们的热议。

北木班鲁根艺创作室甘愿“作木虫”的罗东

形,源于自然,雕,注以真情。在人们的生活和审美趣味日益多样化的今天,人们期待更多的情感表现来激发疲劳的审美神经。罗东用他自己的雕刻语言,表达作者纯朴、自然、和谐的意境,作品使人感到亲切而耳目一新。他的作品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关系,富有哲理性和诗性的艺术。

渔江簑翁
渔江簑翁

与罗东交流,“七分天然三分雕琢”时常挂在嘴边。北方珍贵树种少,从事木雕、根雕创作的人员更少。因此北方的根雕作品尤显珍贵,每当捧在手中的根材,他都视如珍宝,眉间紧上几分钟后,随后是嘴巴微微嘟起,不一会儿,眼神如一眼看出根的心意,会意一笑,这就是他找到感觉的一刹那。之后,他层层剥离,细致琢磨,它们在相处中,以美为目标,感受着磨合、适应,直至达到自然与美的最佳结合。不难看出,他的作品中,已形成独树一帜的根艺表现手法,有别于南方传统雕刻,抛去矫揉造作的不实雕法,原生态创作、还原艺术的真谛,他的作品抽象、朴实、自然、脱俗,表现出根材自然美和人性美的本真。这就是实现北方根雕技艺卓越蜕变的开始。

猴王称霸
猴王称霸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只有不断地深入创作生活去体验,才能增加艺术家的丰厚艺术底蕴。最近这批作品正是艺术家二十年来全部情感的凝聚,这是他的艺术归属。和其它艺术一样,根雕艺术就在于不断突破前人的艺术模式,把智慧和激情隐藏,用表露无唯的心境创作出来。当年跟中央戏剧学院孙家铨教授学习绘画过程中,受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影响“要凭感觉去画”后,他的作品都是有感而发,从不无病呻吟。

罗东的作品之所以独树一帜,能够感人,是他把几十年的生活情感与艺术的积累,都倾注到他作品当中了。美来自生活,来自艺术家的真情实感,制作根雕作品的过程和感受,罗东深有体会又无法言表:“为实现北方根雕技艺脱俗蜕变,我总是做好了又改变重新做,再制作再推翻,在反复的过程中痛苦着又快乐着”。


智者顺时而谋 愚者逆势而动

去年在河北保定一个小镇上,中午室外骄阳似火,烈日炙烤,汗流浃背的罗东一雕就是几个小时,一个原始槐树墩子被他反复雕做多遍,他除了打造上乘的雕刻作品,也是通过反复实践从中找到一个好的表现技法。经苦心钻研两个月终于研究出一种属于他的,能在硬杂木上表现出自然纹理的雕刻技法。作品《流金溢彩》、《小河流水》、《悟》就是其典型代表。这些作品表面雕刻成一种象叶脉、象花生壳、象虫咬过似的纹样装饰着,他把这种创新的雕法称之为北方蜕变的“木虫作”。

从事木雕创作二十几年,罗东创作的木雕作品很多。说起创作体会来,他坦诚相告。他认为,巧藉天然要贯穿于木雕创作的始终。当选到一块具有自然形态美和创作价值的木材时,有的可以一目了然,确定创作主题,但这种情况极少。大多数是第一印象觉得其形态美,可以用来创作点什么,但究竟创作什么并不清楚。经反复推敲确定创作主题后,下一步就是制作阶段。围绕主题,巧用心计,合理而慎重地取舍。除对局部作少量的修饰和必要的雕琢外,重点应放在巧妙地利用木料的自然形态上。如枝、须、洞、节、疤、纹理、色泽、态势等,尽量使这些天然特点和神韵,在已确定的艺术形象中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充分的体现。在这种创作思想指导下,因材施艺,进行加工,做到巧藉天然,美有所用,使自然美的“奇”与人工美的“巧”,自然地结合起来,实现原定的创作设想。 当然,有时也先确定主题,再选择材料。

“信仰是无望中的希望所在”—— 罗东

中国有句古训:“古今成大事者,非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罗东的作品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收藏兴趣,来自长期的社会实践是主因。他饱经风霜,历尽艰辛,克服了方方面面的艰难困苦。他说,当我们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应该想想那些忍受并战胜苦难的榜样,不能怨天尤人,要坚定自己的信仰。人有信仰才会用有承受痛苦的勇气和能力,只有有信仰才能在困难中结出丰硕的果实,信仰是无望中的希望所在。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鲁迅、张海迪、韩美林这些古今中外的伟大文学艺术家们都经历了痛苦的考验,最终都获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流金溢彩
流金溢彩

唯美就是动力。罗东就是坚持以这种信念、毅力,坚持先做好人,再做好事的信条,父母、爱人做他的坚强后盾方使他走到今天;他的作品也是他面对大自然的征战历练及真情实感的流露。不受任何流派套路影响,精心制作的根雕作品不重复别人。

几十年来,中国工艺美术作品利用巧妙构思,精心的用料,将自然美、心灵美、艺术美融于一体,以神韵对具体表现形式做大而化之的渗透,将表现形式中的情趣和意境提炼出来,特别的刻画常转化为不经意的流露,这是罗东的又一大特色。木雕作品《枫桥夜泊》是刻画道教宗师老子的。作品中的老子善面斜视,飘然的水袖和宽大衣袍的皱折融为一体,似筒靴似长袍埋下伏笔、留以悬念,俨然一尊生命力强盛的老树。老子严肃且略带微笑的面孔仿佛在讲述一个亘古不变的哲理。作品人物姿态造型奇特,你不得不钦佩作者的意师造化,艺洽自然。他创意中变形与夸张是那样的摄人心魄。

铁拐李
铁拐李

他雕刻的木雕作品《蚩尤之战》、《铁拐李》既保护了历史的东西,凝练出作品精髓,还在技艺上进行了创新改造。罗东说:“我根据木头原来的纹理以及天然的形体特征,甚至想象它原来跟大自然连接在一起是一种怎么样的状态来用刀,这就是实践总结——再实践的自然型木雕法。”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2013年4月初的一天,辽宁鞍山市一位房地产开发公司老总与同事慕名来到北木根雕根艺创作室,选中一件大型茶艺根雕作品,最终以38.7万元高价成交并商定年末交货。

罗东时常会综合运用不同的材料,将雕刻技艺拓展到环境艺术方面,以夸张、寓意和注重整体的气势,来追求艺术写意。

现代艺术理论无形中增添了他的创新意识,如《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时而动》、《八仙过海》、《猴子称霸》、《少女怀春》等代表作品,充分地表现他善于把一个庞大主题浓缩在一个别出心裁的造型上,把民间工艺美术与现代艺术雕塑巧妙地融汇在一起。《路漫漫其修远兮》、《渔江蓑翁》把现代艺术的象征、变形、抽象、解构张力充分化入到传统技艺中,从而给作品和人物赋予了极高的艺术魅力。他认为,艺术上没有绝对的标准,有道理而没真理,艺术创作上能表现出作品的美感,雕刻的作品立体生动,生机勃勃,充满情趣,让人们自觉地接受并欣赏那就足够了。(陶秋芳∕编辑)

标签:

相关推荐

/ focus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