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11 | 来源:江门日报
[摘要]新会多数古典家具企业只作为生产商存在,由于缺乏自主品牌,企业普遍出现了“会做不会卖”尴尬。
“我认识一位同行,明明是在新会办厂,厂名前却要加上‘中山大涌’,否则生怕企业名字叫不响。”谈起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古典家具品牌建设问题,新会源天福红木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飞兵深感忧虑。一方面,江门市古典家具行业坐拥两块国字号招牌——新会“中国古典家具之都”和台山大江“中国传统家具专业镇”;但另一方面,江门市古典家具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并不讳言,“会做不会卖”正让古典家具企业倍感尴尬。为此,今年以来,新会、台山大江两地的古典家具企业开始把更多精力集中在品牌建设上,着手兴建专业卖场,尝试突破这一瓶颈。
困境:贴牌销售 利润空间受限
“技术难度最大的活我们干了,可大部分利润都被别人赚了。”
记者从江门市古典家具行业协会获悉,目前全市共有古典家具企业2000多家,主要分布在新会和台山大江,行业年产值约30多亿元。
“做生意去过国内不少城市,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细心观察卖场中来自各地的古典家具,要论品质,确实没几个地方比得过新会生产的。”刘飞兵,1998年来到新会,当过工人,后来自己创业,谈起新会古典家具行业,他自豪地说。
“古典家具既是一件产品,也是一件艺术品,尚不具备完全机械生产的条件,尤其是一些高档货,对手工艺要求很高。”新会古典家具协会常务副会长、新会建宇轩古典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泽添说。他认为,江门的古典家具制作起步很早,文化底蕴深厚,在新会和台山大江,很多企业老板本身就是熟手工匠,也聚集了一批高水平的技工,出产的古典家具造工精致,品质好,这是江门作为古典家具生产基地不可取代的优势。
然而,无论是新会还是台山大江,却很少作为古典家具销售地而为人熟知。李泽添也坦承,虽然有古典家具一条街等载体,新会多数古典家具企业只作为生产商存在,由于缺乏自主品牌,产品多运往东莞、中山大涌、顺德乐从等地,由当地商家贴牌销售。“技术难度最大的活我们干了,可大部分利润都被别人赚了。”
刘飞兵也向记者描述了行业内的一些“囧事”。他说,曾经在别的城市遇到一些新会的消费者,买完古典家具以后才知道是新会生产的,绕了远路买了贵货。又如一些外地老板,厂设在新会,厂名却加上“中山大涌”,否则生怕企业名字叫不响。他说:“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忧虑,让我们思考。”他分析指出,如果能在品牌建设方面取得突破,占据终端市场,江门古典家具企业的利润空间,普遍可在现有基础上提升15%至20%。
突破:树品牌 建卖场
一方面是广阔的行业前景,另一方面是“会做不会卖”的尴尬,越来越多的古典家具企业也认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这个行业的前景是很好的,毕竟珍贵木材是‘买少见少’。”新会区古典家具行业协会的黄仲荣说,以海南黄花梨产品为例,2004年至今价格翻了数十倍的比比皆是。如今作为原材料的海南黄花梨和越南黄花梨已基本绝迹,再过几年只怕酸枝也难见到了。
一方面是广阔的行业前景,另一方面是“会做不会卖”的尴尬,越来越多的古典家具企业也认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市古典家具行业协会会长、伍氏兴隆明式家具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伍炳亮认为,面对市场形势,江门古典家具企业应该继续增强设计创新能力,提高区域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明确江门古典家具行业做艺术精品的定位。
在品牌建设方面,新会源天福红木家具有限公司走得比较靠前。该公司不但拥有面积超过2500平方米的卖场,作为产品展示及销售的场所,同时还聘请了专业团队,从事品牌系列产品研发。
与此同时,一个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的古典家具大型卖场——新会永隆古典家具城正在兴建中。李泽添告诉记者,预计一期工程可于今年6月前完工。“有了卖场以后,商家便可进驻,逐步形成自主品牌。”他告诉记者,加上原有的古典家具一条街等,未来几年内新会将形成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集生产、展示、销售为一体的行业基地。
在台山大江,大江镇政府与大江古典家具商会也加强了合作,全面整顿企业门市被提上日程,着力建设属于台山的古典家具十里长街,提升大江古典家具行业整体形象。
记者从江门市古典家具行业协会获悉,该协会今年将在建立中国红木家具江门研究中心的基础上,在推进行业电子商务化方面作更多尝试。具体包括搭建中国(江门)古典家具业电子商务交易网站,充分利用江门市物流业基础,引入银行结算业务,开展品质认证及加强售后服务等。同时,拟定期举办以江门本地古典家具为主,荟萃全国古典家具企业精品的中国(江门)古典家具精品鉴赏会及电子商务商情论坛,逐步创建国际性的中国古典家具采购中心,培育成为古典家具行业展会品牌。(王甜∕编辑)